1、古汉语解释常见含义 [2]备注: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代词 [3]1.同【现代汉语解释】助词1 例:①近塞上之人,有善术者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2、——《塞翁失马》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?——《鸿门宴》 ③后遂无问津者。
3、——《桃花源记》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,琅琊也。
4、——《醉翁亭记》 ⑤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,老妇必唾其面!——《触龙说赵太后》 2.用在名词后,相当于“......这个人” 例:①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,面山而居。
5、——《愚公移山》 ②邑有成名者,操童子业。
6、——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 3.用在时间词后面,表示“......的时候” 例:①古者以天下为主,君为客。
7、——《明夷待访录》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,其意常在沛公也。
8、——《鸿门宴》 4.放在数词之后。
9、 例:①或异于二者之为,何哉?——《岳阳楼记》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。
10、助词 1.用在假设复句或因果复句中表停顿,以提示下文。
11、 例: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,徒慕君之高义也。
12、——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 ②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者,与此案同!——《资治通鉴》 2.放在疑问句末,表示疑问。
13、 例:何者?上下之分也。
14、 3.与“若”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,或单用,表示比拟,相当于“......的样子”、“......似的”。
15、 例:①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。
16、——唐·柳宗元《黔之驴》 ②言之,貌若甚戚者。
17、——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 4.放在主语后,引出判断。
18、构成“者...也”的结构。
19、 例:陈胜者,阳城人也。
20、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生僻/不确定含义 1.(不确定,虽然许多版本异译为该含义,但《古汉常用字典》中查不到,可能与助词中的含义1相同)放在主语之后,引出原因。
21、 例:①然操遂能克绍,以弱为强者,非惟天时,抑亦人谋也。
22、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徒以有先生在也。
23、 ③吾妻之美我者,私我也。
24、 ④蟹六跪而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
25、 2.(不确定)助词,放在假设复句中,表示假设,相当于“如果......”、“......的话”。
26、 例:①入则无法家弗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
27、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。
28、 ③不者,若属皆且为所虏。
29、 3.(不确定)放在陈述句末,表示陈述结束。
30、 例:①送之至湖口,因得观所谓石钟者。
31、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牛者。
32、 4.(生僻含义)通“也”:----《韩非子·八经》:“任事也无重……处官也无私。
33、”[4]《说苑·政 也理》:“鲁无君子也,斯焉取斯。
34、”也均作“者”义解,而见古书中“者”“也”可互用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西方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7 联系邮箱:5 626 629 @qq.com